2000年12月24日至26日,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日本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邀请汤一介、庞朴、余敦康、张立文、陈瑛、钱逊、陈来、姜广辉、焦国成等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矢崎胜彦、金泰昌、船曳建夫等及李承焕等韩国学者,共同对东亚“和”思想对21世纪人类发展的价值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与会者说,值世纪之交,回顾二十世纪人类走过的历程,总结人类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各国学者的共同责任。在二十世纪里,人类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伴随着种种繁荣的景象,却出现了一个个令人忧心忡忡的全球性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冲突,人类的幸福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人类向何处去?如何调适人类内部及外部的各种矛盾,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从传统文化“和”思想中吸取智慧。在东亚的传统文化中,“和”思想无疑是一个可关注的方面。
与会者认为,“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观念,它既有天道观的意义,也有人道观的意义。其天道观意义主要为事物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和方式。从《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淮南子》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到董仲舒的“和者,天地之所生成”,都把“和”视为不同要素与不同力量之间的互动与统一,并以此为万物的发生所以可能的条件。“和”的人道观意义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在人与天或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维度具体展开,庄子的“与天地和”及“与人和”便是其体现。在传统儒学中,“和”既与天人之辨相关,亦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的思想源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广为传播,尤其在日本和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张立文教授在总结传统的“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21世纪文化战略构想的“和合学”。他阐述了这一思想的主旨。他认为,人类面临的冲突与危机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人与自然冲突即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即社会危机、人与人冲突即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即精神危机、不同文明间冲突即价值危机。和合学正是作为化解这五大危机冲突的战略构想。“和”指和谐、和平、和睦、和乐、祥和;“合”是结合、联合、融合、合作。和合则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形相和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和合学包括五大中心价值或五大原理:一是和生原理(在意识到人类的相依性及互动性的基础上,而发展出和谐的生存方式);二是和处原理(对自然、社会、他人、他文明以及心灵,以宽容、温和、善良的态度对待它,使双方或多方能够和平共处);三是和立原理(以开放的、宽容的胸怀接纳他者,保护、协助他者,而让他者依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四是和达原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他文明都需要也应当共同发达,这便是和达);五是和爱原理(人对于他人、他家、他国都要像爱自己的人、自己的家、自己的国一样去爱,推而广之,对于自然、社会与文明也要像爱人一样去爱)。它们是人类世界和合发展所应遵行的基本原则,自然也是东亚地区和合发展所必须。
与会者指出,“和”思想同样也适应于学术研究,即它要求学者之间要彼此尊重,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样,学术才能繁荣,文化才能发展。